2014年5月7日星期三

2014.5.2 「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」系列 ----《蝦子香》胡燕青

久違的書香,引領我踏進佑大書海,再次暢遊。

圖書館內,升降機旁的雜誌架上,陳放大疊雙年獎小冊,封面油油悠綠跳進眼瞼。翻開內頁,雙年獎歷年得獎及推薦作品填滿雙面六頁,眼光掃視文字,作品名字方正列陣,逐一向我輕呼招手,那呼喚溫婉卻撩人。

書蟲懶洋洋轉身,爬向成人圖書館,一口氣帶走《蝦子香》、《只道尋常》、《烈女圖》。

《蝦子香》、《只道尋常》分別是上屆(2011-2012)「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」,散文組和新詩組得獎作品。可惜,小說得獎作品《烈佬傳》未見蹤影,只好取《烈女圖》而代之。

《只道尋常》、《烈女圖》收進手袋,《蝦子香》已準備回家了。



《蝦子香》是我首次讀到胡燕青老師的作品。老師的散文,很年輕,像少女,跑跳輕快,但花香秀髮中,隱蔽著銀鬢,記下少女嚐過的風霜。散文沒有太多文字修飾,坦誠得似自白,誠實告訴讀者她是甚麼人,她走過怎樣的人生,她身邊發生過甚麼事。

蝦粉紅色封面印上白色細字:「散文是最易寫也最難寫的文類。寫他人他物,鳥語花香;寫內心世界,千斤重擔。怎樣避免個人形象的掣肘和錯構﹖如何面對自己善惡交纏的性情﹖人與人的關係靠甚麼調和﹖能夠調和嗎﹖人去樓空,原諒和理解怎樣才能發生﹖散文的散,原來是作者和讀者之間最大的凝聚力。」

看到終章,方才明白細字的用意。當親人離去,事過境遷,渴求得到的原諒和理解,怎樣才能發生,能以文字補償嗎﹖閱讀散文,不似小說般在與幻想對話,而是真實地走近作家的生命。但願《蝦子香》調和了胡老師和人的關係,至少,它調和了我和老師之間的關係。

《蝦子香》不是伴歌相讀的小菜,而是他日記掛香氣時,再次細細咀嚼的佳餚。

推薦:
「百年千日,我在其中」給港大人;
「敵友難分」給熱愛寫作的你我;
「閒話針線」給母親是女紅高手的朋友;
「洞」給曾經痛恨母親的你。
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