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9月4日星期日

2011.9.4 來一回五味紛陳

「五味紛陳」,甜、酸、苦、辣、鹹。好一個飽嚐五味的詞,用來標誌新中國近代舊物品展覽,妥貼非常;襯上鮮紅的海報背景,「中國紅」勾起種種對中國的舊印象,吸引萬分。我不由分說,依著那紅帶領,步進展館,希望惡補一下中學三年級就「行人止步」的中史課新中國歷史。
  
雖說這是內地和香港合辦的展覽,序言中仍如實的綜合新中國成立後1950年代至1970年代的境況,讀起來真有點像當年中三的新中國歷史課文。
  
看過展覽序言,心中只剩下一種味道──酸。
  
序言大概是這樣的:新中國成立不久,物資短缺,當時的國家政策「重工輕農」,農民入城打工,種糧的人不夠,糧食不足,人人捱餓,餓不到幾年,不知道哪來的「快有世界大戰」預言,全國總動員「備戰」,物資、人心折騰後,掏剩的只有虛空。人民喘息不到三數年,就來了三個新目標:「大躍進」、「總路線」和「人民公社」。三年來,為求達標,不計手段;為求面子,不惜作假。地方產糧「報大數」,中央收糧「計大數」,人民產糧卻不得溫飽的「不計其數」。足足三年,美好「成就」的泡沫,終於爆破,「領導人」醒悟了,改變初衷,出謀利民生。百姓等了幾年,才得一頓溫飽,又來個「文化大革命」,批的批,鬥的鬥,足足十年。頃刻,全國都是你的敵人,性命不保了,哪有時間談溫飽﹖「破四舊、立四新」,差點連人性也泯滅。之後,是天翻地覆的改革開放。
  
走了展館一圈,照片、老物品,訴說一個你我都認識的老鄉巴故事。
  
他滿腔熱血,冀盼著屬於自己的新國家成立,甘心為國家投入半個世紀,換來的是半生顛簸,流離失所。曾經,他穿上全國最「流行」的人民裝,融入全國上下清一色的灰、藍、綠街頭隊伍,湧進天安門,胸前持著「紅寶書」(毛語錄),熱淚盈腔地朝見那永遠的「紅太陽」,帶領紅衛兵,疾呼「為人民服務」,橫掃地主私宅,破除寺廟祠堂,燒毀祖父輩全部靈位,批鬧「小資情調」的兄嫂,上山下鄉到蒙古插隊勞動。
  
數十年過去,改革熱情冷了,大家投奔小康,熱心論討「資產」。現在的人,看電視,聽「低俗趣味」的洋流行曲,這樣的一個地方,他混不下去,流落鄉間,卻不再有那年頭的鄰居慰問,獨個兒坐在四壁灰泥牆中間,默默對著鏡子裡的那張臉,細數臉上的風霜,回憶眼中的新中國。#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